城市玻璃鋼雕塑是通過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在實際的城市公共場所中占據一定的空間位置塑造可視的藝術形象的一門藝術形式。三維空間體積是雕塑藝術語言根本的東西,立體空間才是雕塑的生命根本之所在。城市玻璃鋼雕塑在材料上主要是不銹鋼,另外有銅、玻璃鋼、水泥及其他材料。城市雕塑的體量一般比較高大,氣勢恢宏,具有一定紀念意義和歷史價值,當然也有許多體量較小點綴場景的雕塑小品。前者多建在大型公共空間的廣場、車站、綠地、交通樞紐等重要的公共場所,后者多散置于小型廣場、公園、居民小區、公共綠地等處。
"五月的風”是坐落在“五四廣場”的標志性雕塑,高達30米,直徑27米,重達500余噸,為我國目前大的鋼質城市雕塑。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場所,如道路、橋梁、廣場、車站、碼頭、戲院、公園、綠地、政府機關等處,它既可以單獨存在,又可以與建筑物結合在一起。后者一般是作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高樓、廳堂等公共建筑上的浮雕裝飾,立于街心或廣場上的紀念碑等,因此又需要和建筑師合作完成。
在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的繁華都市中,城市雕塑不僅緩解建筑集中而帶來的空間擁擠、迫塞,視覺呆板、單一的現象,也對空曠的場地起到相對的平衡作用。它不僅對城市的裝飾和美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豐富了居民對城市景觀的精神享受。因此,城市雕塑的建立是非常嚴肅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門如市政廳或國家政府下令,由其下屬的有關美術或雕塑的組織具體負責籌劃、實施,通過招標或專門邀請某位或某幾位雕塑家進行創作完成。
城市雕塑的題材范圍較廣,凡與該城市的地理特征、歷史沿革、民間傳說、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等有關聯者皆可創作并建立,有的甚至與此無關者,但能起到美化城市給人以審美價值者也可以采用,并且的城市雕塑可以被人們視為該城市的市標。